1.慢性HBV感染如何发生?
HBV通过血液入侵肝细胞,不会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感染HBV的孕妇,特别是“大三阳”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是导致婴幼儿HBV感染的主要方式,少数情况下在子宫内即感染胎儿。这些婴幼儿一旦感染,90%以上终身携带,成为慢性感染者。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乙肝疫苗接种已实施几十年,仍有几千万HBV携带者的原因,不是乙肝疫苗效果不好,而是这些人在疫苗发明前,于婴幼儿期间已感染了HBV。
此外,如果血制品或者注射器污染了HBV也可导致HBV感染;HBV还可通过性传播,使用公用剃须刀,修脚、纹身等发生感染。成人发生HBV感染后,也有5%左右的比例成为慢性感染者。
2.感染HBV就能导致肝癌吗?
肝脏恶性肿瘤主要有2种,肝胆管癌与HBV感染关系不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与HBV的慢性感染状态有关。人们在HBV发现之初并未认识到它会导致肝癌,1981年,美国学者Beasley等对我国台湾22707名男性公务员的随访研究,发现慢性HBV感染者肝癌发病风险是未感染者的近百倍!
3.乙肝疫苗是什么?
这是用于预防婴幼儿感染HBV的疫苗,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是从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液中分离获得,于1975年研发成功;上世纪80年代,美国默克公司研发了第二代“重组DNA乙肝疫苗”,其总裁Roy Vagelos先生于1989年以底价将生产这种疫苗的技术转让给中国。我国在1997年后全部使用第二代乙肝疫苗,其安全有效,从2002年开始,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提供给所有新生儿!
新生儿按“0-1-6”标准流程注射乙肝疫苗,即在出生后24小时内打第一针,1个月时打第二针, 6个月后打第三针,已证明能显著降低儿童HBV感染;1992年全国范围内12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为10.5%,而2014年则降到了0.64%。如果孕妇是HBsAg携带者,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立即注射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按“0-1-6”标准流程实施乙肝疫苗免疫,预防儿童发生HBV感染的效果更好。
4.乙肝疫苗能预防肝癌吗?
我国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全死因调查发现,江苏启东、广西扶绥等地为“肝癌高发区”,肝癌高发的病因除HBV感染外,还有食物黄曲霉毒素、水蓝绿藻毒素污染、硒元素缺乏等。
预防了儿童HBV感染就能预防肝癌吗?1983年2月,WHO科学委员会主席Zuckerman和副主席孙宗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教授)主持会议,建议采用乙肝疫苗预防肝癌研究。从1983年开始在启东采用乙肝疫苗预防肝癌工作,新生儿采用“0-1-6”流程进行疫苗接种。经过30年的随访研究证明,出生后立即按“0-1-6”流程接种乙肝疫苗,对30岁前肝癌的保护率达到84%,如果出生后没有立即接种,延迟到10岁后再注射,乙肝疫苗预防肝癌以及成年后的HBsAg携带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并按照标准程序完成全程免疫。这已经是全世界乙肝疫苗免疫的标配。
5.成人需接种乙肝疫苗吗?乙肝接种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消失还需再接种吗?
对于普通人群,如果在婴幼儿期间按“0-1-6”标准流程完成了乙肝疫苗接种,即使检测不到抗-HBs,也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了。但如果母亲是HBsAg携带者,抗-HBs消失后最好能自行再接种至少一针乙肝疫苗。有频繁接触HBV机会的成人,如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均需要标准流程接种乙肝疫苗。
6.还有哪些防控肝癌的手段?
我国肝癌高发的首要病因是HBV慢性感染,因现阶段存在庞大的HBV慢性感染成年人群,我国当前肝癌发病例数仍很多。中晚期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率低,大家谈肝癌而色变。有效的筛查技术有可能发现早期肝癌,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肝癌并不那么可怕。更为重要的是,肝癌病因相对明确,慢性乙肝患者经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一定时期内肝癌发病风险显著降低。这些抗病毒药物尽管能有效降低血HBV-DNA水平,但难以根除肝细胞内已存在的HBV,肝癌发病仍高于未感染HBV人群。很多叠加因素可增加肝癌发病,包括饮食中黄曲霉毒素暴露、存在一些个体的不良行为因素,如吸烟、饮酒,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罹患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等。因此,在预防慢性HBV感染、积极治疗乙肝的同时,清除这些叠加危险因素可显著减缓减少肝癌发病风险。在启东地区的实践证明:清除已知的肝癌环境致癌病因,能显著降低肝癌发病,延缓肝癌发病,针对肝癌的病因预防行之有效,其中,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按标准流程接种乙肝疫苗是防控肝癌最重要的手段!